欢迎访问黔南机关党建网!

首页>> 乡村振兴

【第一书记风采】州信访局李跃江:昌明村的点灯人

2022-09-13 10:24:52     来源:州信访局 浏览次数:  6597

【编者按】

2021年5月底,黔南州选派1317名第一书记奔赴乡村振兴新征程。为充分展现州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风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州直机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风采》《驻村干部风采》栏目。



英国诗人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这样写道:“每天太阳落下后,李利扛着梯子,把街灯一一点亮。柔和的光,照亮了大人和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我叫李跃江,是黔南州人民群众信访服务中心副主任,2020年4月被组织选派到惠水县王佑镇昌明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已经有了两个多年头。这两年期间,我与群众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擎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火把,照亮群众致富道路。

image.png

为干部群众讲解惠水县王佑镇昌明村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开展情况

使真劲 出真招 见真效

初到昌明,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职责不清晰,工作起来“一团乱麻”。

我深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想工作有序推进,抓好党建就是最强大的“武器”。因此,我结合第一书记“一宣六帮”职能职责,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入手,规范开展每一次会议,把规定动作完成好,把自选动作选择好,切实把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先后邀请州县领导到村上党课17次,开展“主题党日”30余次,不断优化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

image.png

到群众花小水家开展入户走访

我深知,要想把工作干好,不仅要提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后备干部,把有能力、敢担当的年轻干部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先后储备后备干部15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入党申请人4名,通过村“两委”换届,选拔了2名95后大学毕业生进入村干部队伍。

通过一系列努力,10名村“两委”班子整体结构更加合理,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为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接下来,就是大施拳脚、大展宏图的时候。

谋项目 抓重点 促发展

昌明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和项目带动,否则,乡村振兴将无从谈起。

驻村两年来,我会同村支“两委”结合昌明村实际以及自然条件,对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多次对接上级职能部门,先后争取到辣椒种植150亩、蜂糖李种植165亩、百香果种植237亩、油菜种植150亩等十余个项目落地,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模式,以销定产、订单种植,实现村组产业项目全覆盖,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带动96户农户就近务工就业,务工收入达13万元。

image.png

在惠水县王佑镇昌明村纳任下院为群众土地流转金

2022年,镇里安排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开始组织昌明村早早“闻风而动”,种植大豆玉米110亩。这期间,我带着村“两委”班子入户动员,组织翻犁土地、播种,硬是在半个月时间把项目全部落实。8月下旬,大豆玉米即将迎来大丰收。

明年我们还将发展林下鸡和肉牛养殖等优势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

强基础 立长远 惠民生

昌明村自然条件恶劣,石漠化现象严重;交通条件差,10个村民小组30余处道路被雨水冲塌,群众出行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一条像样的排洪沟,田地年年被淹……

随着走村入户深入摸排了解,先后召开群众会、院坝会63次,我慢慢将制约昌明村发展的因素一个个摸清。向上争取资金25万元修缮水毁路、争取项目修建排洪沟1.2公里……帮扶思路和举措一条条梳理出来,并逐步实现。

image.png

在惠水县王佑镇昌明村纳任四组召开群众会

2022年初,我带领村“两委”以合作社名义,整合300余人劳务队,注册成立了贵州昌明众成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3月,劳务公司接到了第一个工程项目,对冷水村等5个村办公阵地进行维修,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1万元。公司收获第一桶金后,又立即购买了一台耕地机,承接土地翻犁,短短2个月农忙季节,创收2万元。

“自从你来了之后,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跟着劳务公司虽然累点,但一天下来有将近200块钱的收入,我们家今年的收入比以前好多啦!”听着昌明村低保户陈小和兴奋话语,我的心里倍感自豪。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一阵风,最重要的是帮助村级建立自我“造血”机制。通过改变以往的驻村思路,由过去注重“输血”,转向注重“造血”,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的昌明,从贫困到小康,实现了华丽蝶变。


相关专题
·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