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 14:40:00 来源:州检察院 浏览次数: 7422
【编者按】
2021年5月底,黔南州选派1317名第一书记奔赴乡村振兴新征程。为充分展现州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风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州直机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风采》《驻村干部风采》栏目。
大家好,我是来自黔南州人民检察院的谢春,根据组织安排于2021年10月到长顺县代化镇斗篷冲村担任第一书记。斗篷冲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地瘠民贫,这里是“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真实写照。
如何带动全村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优势助推乡村法治建设,这些摆在我面前的现实问题让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脚下任重道远。
驻村工作以来,在州检察院党组和代化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斗篷冲村村支两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配合下,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贵州省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团结带领工作队成员真蹲实驻,履行“一宣六帮”工作职责,用心用情支持和指导村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练就“五力”,争做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急先锋”。
在党建引领上提升“战斗力”
村看村,户看户,美好生活靠支部,这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也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交给我的一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积极支持和努力指导村党组织书记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协助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
围绕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基层党员上党课
为党员上党课,参加党组织活动,适时列席村支部委员会,并在其中建言献策,帮助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正常开展,不断增强党员组织观念,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群众对村支两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认可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开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往通知开会,拖拖拉拉,只有少部分被动参加,现在通知开会,只要在家的基本上及时到位,积极参与。走村串寨,打招呼的群众越来越多,甚至主动邀请到家中喝喝茶、吃瓜子、聊聊家常。
在开展公益事业活动时,主动参与率高,从根源上转变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在近期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中,党员干部带头,家家户户积极参与,男女老幼一齐上阵。此外,我们把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工作融进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党员懂农事,干部送科技,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干部身影,干群关系大大提升,基层党建堡垒更加巩固。
一年来,帮助村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村级后备干部3名,村党支部3名党员分别获中共代化镇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在产业发展上提升“孵化力”
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项目落地。结合斗篷冲村田土少,喀什特地貌明显,无发展坝区经济的优势。在与村支两委分析研判后,我提出了发展种养殖业,状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斗篷冲村9个生猪养殖小单元因环保问题于2019年关停,为切实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进一家养虫企业,使闲置资产产生收益,并带动30户左右群众进企务工增收致富。
同时,村“两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立足村级产业实际,在充分借鉴代化镇“借鸡生蛋”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州检察院帮扶的资金初步探索形成了肉牛养殖“返租倒包”发展模式,即将项目采购的肉牛分包给农户养殖,销售结束扣回成本后,肉牛增效部分按8:2进行分配,即增效部分的80%分属于农户,20%属于村集体,村集体将收益资金的8%对养殖成效好的农户进行二次奖励,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农户的养殖信心和水平。
在守牢底线上提升“牵引力”
强化监测预警,聚焦建档立卡户和“五类”人员,常态化开展排查,建立排查台账,逐户过堂研判,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帮扶实,今年以来,共开展全面排查2次,逐户过堂50户。
聚焦助农增收,全力推进稳岗就业,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动劳务输转工作,确保全村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2022年度,全村共有劳动力863人,稳定就业764人。精准施策,确保特殊群体收入有保障。
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了解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
针对就业困难人群或因客观因素不能外出务工就业人员,积极协调解决护林员或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予以覆盖,确保其家庭收入有保障,目前,全村共有38名护林员及10名保洁员。
在基层治理上提升“聚合力”
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持续在治理有效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推行以党建为核心,以网格员、组管委、联户长“三员结合”为支撑的“一核三员”基层治理新模式,参与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0起,及时疏导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支持和发挥各村民组组管委及联户长的主体责任,发挥村民自治的管理责任,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弘扬文明新风,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近三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在服务群众上提升“行动力”
经常深入走访群众,只要晚上不开会基本每个晚上我都会同工作队员入户耐心做好群众的说理工作,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群众来电来访,只要自己能办到的,自己尽力去办,自己办不到的,尽力帮助协调办。我村柏永莲户家中有四口人,三个儿子均为聋哑残疾,户主是一个从未出过村的农村妇女,现已年过八旬。由于她早年丧夫,孩子残疾,家庭被列为兜底保障对象,遇到通知办理任何农业补助还是民政救助等事务时,柏永莲心里总是因为自己没文化,不懂怎么办理而担忧发怵。
帮助韦羊金办理重残人员社保卡
今年年初,县里统一规范办理重残人员社保卡,老人家为此急得发愁。特别是大儿子韦羊金是智力重度残疾人,必须到县里完善各种手续后才能办理社保卡。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立即同驻村队员一起开车将老人和其儿子带到县服务大厅办理。一路上,从老人口中得知她娘俩是第一次进县城,因此办完事后我带着他们到县城逛了一下午。回村的路上,韦羊金在车上激动的手舞足蹈,口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那兴奋的劲头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心里有多快乐。柏永莲老人告诉我们,“不要说儿子韦羊金52岁了从来过县城,就是我八十多岁了还从来没有坐过车走过这么远的路呢。”看到他们这么开心,我们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相关专题 |
· 乡村振兴 |